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警衛巡邏規劃之校園犯罪預防效果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5-13
  • 資料點閱次數:251

​●中文摘要:

 

  本研究希望透過設計不同的校園警衛巡邏方式,採取時間序列準實驗法,驗證校園警衛巡邏方式對校園犯罪事件、學生被害案件、學生被害恐懼、見警率、學生校園安全認知之效果。以校園安全指標調查表作為研究工具,嗣就臺北市一所國民中學學生,進行三階段問卷調查,得有效問卷837份。同時,亦分析校方犯罪事件統計資料。 三階段問卷調查包括熱點熱時巡邏方案前、熱點熱時巡邏方案後及恢復傳統巡邏方案後,而熱點熱時巡邏與傳統巡邏各實施六星期。依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發現校園內巡邏若採用熱點加熱時方案,可以減少學生自陳被害事件、降低被害恐懼感、增加巡邏能見度,以及增加學生對校園安全認知等各項校園安全指標。 三階段校園安全指標變化如下:自陳被害事件方面,在熱點加熱時巡邏方案實施之前,被害經歷最多者為「有人在校園裡偷你東西」;而熱點加熱時巡邏方案實施後,校園內恐嚇、勒索、偷竊、欺負及性騷擾、猥褻或性侵害等被害經驗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而恢復傳統巡邏方案後,偷竊及性騷擾、猥褻或性侵害等被害經驗則少於熱點熱時巡邏方案後。在被害恐懼感方面,在熱點加熱時巡邏方案實施之前,學生最感到恐懼的前三名是被偷、被欺負及被性騷擾、猥褻或性侵害;在熱點加熱時巡邏方案實施後,九個題項的被害恐懼皆下降且有顯著關係;而恢復傳統巡邏方案後,怕被恐嚇、怕被偷、怕被毆打等題項之平均數低於熱點熱時巡邏之後。在巡邏能見度方面,熱點加熱時巡邏方案實施之前,各項能見度皆不高;熱點加熱時巡邏方案實施之後,十一個題項皆有提升且呈顯著相關。尤其在廁所、司令台這兩個校園犯罪熱點的見警率提升最多;而恢復傳統巡邏方案後,見警率十一的題項的平均數皆低於熱點熱時巡邏方案後。而學生對校園安全之認知方面,在熱點加熱時巡邏方案實施之前,近半數樣本認為校園安全僅係「普通」;在熱點加熱時巡邏方案實施後,升至「安全」;而恢復傳統巡邏後,平均數低於熱點熱時巡邏之後。 本文研究結果可與「日常活動理論」、「理性選擇理論」、「破窗理論」、「情境預防犯罪理論」及「一般威嚇理論」相互印證。但本文實驗方案的效果亦有可能為「霍桑效應」所致,本文也在結論中加以討論。

 

●文章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0333284347129794254

 

●資料來源:

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