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住宅竊盜重複被害特性與防制策略之研究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1-07-27
  • 資料點閱次數:415

● 主管機關:內政部

● 執行機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 研究期間:9403 ~ 9411

● 中文關鍵字:

住宅竊盜;被害預防;重複被害 

● 英文關鍵字:

Residential burglary;Victim prevention;Repeat victim 

●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住宅竊盜重複被害之特性,探討其被害成因,提出住宅竊盜被害預防策略,以提供實務單位釐定處理住宅竊盜被害預防犯罪之參考。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及個案訪談法,問卷調查部份調查917名受訪者,分析住宅竊盜被害者之特性,探討住宅竊盜被害成因。另外針對10名竊盜被害者進行個案訪談,以探討住宅竊盜重複被害者之反應措施及其對刑事司法系統的滿意程度及期待。本研究發現:家戶特性、住家安全設施對住宅竊盜被害並沒有顯著的影響。顯示家戶特性、住家安全設施對住宅竊盜被害或重複被害影響力並不顯著;無人在家時間、居住環境與住宅竊盜被害之關聯性分析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顯示家戶的監控能力(人為監控)及居住環境(週遭環境)對住宅竊盜被害或重複被害有顯著的影響力。重複被害原因方面,被害人本身不注意、進出管道容易與否、環境因素及被害人的生活型態等均是造成犯罪被害的原因。住宅竊盜被害所造成的影響方面,包括:財物的損失、情緒的創傷等。對於刑事司法系統處理的反應,研究發現,被害者對於警察系統的反應均有很高的評價。對於被害者服務機構的反應,受訪樣本大都不知道目前對於犯罪被害人的服務機構及措施,有關被害者服務機構的宣導實有加強的必要。立即可行建議包括:有效結合犯罪偵察的努力,增加破案率,以及宣導犯罪預防的各種活動;建議增加監視器或提升監視器品質。整合社政、警政等單位,使得住宅能與警察機關系統連線,以便提供更好的硬體安全設施;對有一次遭竊的被害者增加自我保護,提升防範的意識與預防活動;教導被害人針對被害事件儘速因應,在最短時間作好預防措施,將會大幅降低重複被害的可能性;加強有關被害者服務機構的宣導;建構地理資訊系(GIS)與犯罪資料庫相結合,以全盤掌握犯罪現象、趨勢及其與區位特性間的關係,使警力佈署、保全體系與民力(如巡守隊)等做最有效的結合,達到住宅竊盜被害預防的效果。中長期建議包括:所有的社會軟體與及物理硬體的改善與裝置;重視重複被竊原因調查,提出被害預防風險策略,以避免再次被害;整合教育、社政、警政、司法及法務等單位,增加犯罪預防與被害者支持活動,協力實際幫忙被害者,減少被害痛苦,並避免再度被害。 

● 文章連結: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071473

● 資料來源:

GRB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