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少年施用毒品特性及其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6-10
  • 資料點閱次數:189

 中文摘要:

 

  毒品對於社會所造成問題及嚴重性,是世界各國關注的問題;少年施用毒品的型態日新月異,由以往安非他命、大麻等二級毒品,快速變動至當下以新興毒品如K他命、搖頭丸、GHB 等三、四級毒品為主之型態。 本研究欲了解我國少年毒品施用者之個人及家庭特性,並了解少年毒品施用者在施用毒品前後行為模式之變異,對照一般國高中(職)學生,找出少年施用毒品之危險因子,以做為少年施用毒品預防策略之參考。研究從誠正及明陽二所矯正學校、桃園少年輔育院及台北少年觀護所抽取犯罪少年樣本共243 名,並從北中南各縣市選取12 所國高中、高職學校,得到一般組樣本共444 名。 在研究結果發現部分,少年初次施用行為特性方面,初次施用毒品種類以K他命最多,獲取毒品管道以朋友居多,但在持續施用經驗部分,藥頭提供的比例增加,初次施用原因以好奇為主,初次施用毒品地點則以朋友提供處所所佔比例最高,此顯示少年初次接觸毒品與偏差友伴關係密切。 在少年施用毒品之前後改變分析中發現,施用毒品少年在施用毒品後家庭控制明顯下降、偏差同儕明顯增加、休閒型態更為偏差、憂鬱傾向更為嚴重。而少年施用毒品之影響因素部分,少年家庭特性部分,用毒組少年父母婚姻不健全、收入較低、親人犯罪經驗也較多;少年個人特性部分,用毒組少年之行為取向較為冒險、短視投機、個性衝動、較習慣於體力活動,憂鬱傾向也較高,面對生活壓力較易採取退縮行為做為因應方式;在社會控制部分,用毒組少年在家庭依附及學校控制顯著比一般在學少年低,偏差同儕人數也明顯較多,用毒少年組用毒種類以K他命為最多,連帶影響用毒少年之休閒型態。 在影響因素部分,少年翹課逃學仍為重要之影響因子,其次為偏差同儕、休閒型態、父母婚姻不健全、嚼檳榔經驗,並在理論解釋模型上,研究結果顯示差別接觸理論在解釋少年施用毒品的解釋力較大,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相關建議。

 

● 文章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0458244393959577507

 

● 資料來源:

臺灣博碩士知識加值系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