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我國戒毒成效之後設分析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6-10
  • 資料點閱次數:638

 中文摘要:

 

  毒品嚴重影響個人健康、社會問題及公共衛生,近年來施用毒品人口居高不下,亟待思考有效的戒治方法。最近英、美以「證據為基礎」(Evidence-Based)的方法,透過科學的研究,尋找有效的計畫,加以推廣;鑑定無效的計畫,結束執行,以節省經費。本研究搜集近11年(1998-2008)有關戒毒成效,計有21個研究,嘗試引進以「證據為基礎」(Evidence-Based)的方法,綜合毒品戒治成效。 本研究依各研究依變項分類,就再犯率、醫療戒治、認知行為、矯治機關等研究,以「敘述分析」及「後設分」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施用人口的再犯率部分達61%,較政府公布資料(70%-77%)為低,可能受立意抽樣過程及研究過程中樣本流失所影響。 醫療戒治研究部分,戒治後成癮程度略有升高;戒治幫助最多是在法律問題和酒精問題;對原本預期可以幫助解決藥物問題,反在戒治後有微幅上升,但均未到到顯著水準。 認知行為治療部分,理論上可以增進受戒治者的抗癮信心和對藥物渴求的內在抑制力。本研究結果,總體效果量達中幅的成效;在個別面向部分,對於提升「自重感」達顯著水準,對「自我強度」、「用藥非理性」及「藥物渴求」等有正面效果,但未達到顯著水準。因該項技術實驗測量的地點均在矯治機關,且未用一致量表等因素,需要更多研究以獲取更堅強的研究結論。 矯治戒治部分,分為3類分析,第一類,分析比較受戒治人、受保護管束人對矯治課程成效及各個面向效果。研究結果,受戒治者對戒治成效滿意程度低於保護管束者,在個別6個面向敘述性及後設分析,受到受戒治者最肯定且達到顯著水準的有「治療成效」及「體能活動」2項;而對「衛生醫療」及「技藝訓練」成效評價較低,其中對衛生醫療最不滿意。第二類,調查受戒治者對矯治機關戒治成效的意見,或者以再犯紀錄為戒治成效的結果。相關因素包含「課程適應」、「戒毒適應」、「管教適應」及「社會適應」等4個面向、13個因素。「生活適應」良好與否與戒治成效顯著相關次數最多,受戒治人認為生活適應良好者,戒毒成效越好;其次,自陳「體能訓練」、「醫療衛生」、「戒毒自信」、「家庭附著」較滿意者,認為戒治成效較好;自陳「技藝訓練」較滿意者,會認為戒治成效較好,而「技藝訓練」與官方再犯紀錄呈負向相關,表示技藝訓練較好者,再犯較低。第三類是對戒治成效的「影響因素」分析,具影響能力的因素出現最多次為「生活適應」、「醫療衛生」及「戒毒認知」;其次是「技藝訓練」、「輔導教化」、「戒毒態度」、「管教態度」及「家庭附著」,各因素均支持正向關係,表示這些因素如有好的發展時,均會促進好的戒治成效;所以矯治機關除了在生理戒癮後,安排「協助適應生活」、「戒毒認知」、「改善醫療衛生」及「加強技藝訓練」等為相對重要的課程。 在各因素中「服從管教」與再犯罪紀錄呈現正向相關,表示越服從管教者,再犯機會越高,此項結果令人不易解釋,而在原始研究對此現象的解釋是因為能適應服從監獄管教,不會害怕再次進入監獄。至於「不良交友」未能在這些研究中顯示出影響的顯著效果,究竟是何種因素,並未獲解釋。 由於國內目前在戒毒研究樣本稀少,本研究尚未獲得有效戒毒的方法堅強的證據,建議政府積極投入戒毒的焦點議題研究、發展穩定、一致的戒治成效評估量表、繼續探討有效的戒毒方法、將單純施用毒品的「病犯」正名為「病患」、推廣完整的戒治式模及改善目前戒毒的措施等。

 

● 文章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8032397016847528934

 

● 資料來源:

臺灣博碩士知識加值系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