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美國刑事程序「相當理由」理論變遷之研究-兼論毒品犯罪特殊偵查模式之嫌疑門檻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6-10
  • 資料點閱次數:513

 中文摘要:

 

  本論文從美國法相當理由基礎理論著手,不僅介紹相當理由之概念與運作,亦比較相關概念與不同理論間之爭點。奠基於前述的基礎,本論文對於相當理由之變遷開展出兩條論述之脈絡:一方面就美國實務變遷而言,從早期對於採取傳聞證據立場之反覆,進而全面肯認線民所提供之訊息可以當成相當理由之判斷依據,並陸續發展出著名之雙叉法則與綜合判斷法則。而Terry案之通過,則正式將「合理性」之思維引進刑事訴訟之領域,繼而陸續開展出多樣化之嫌疑門檻。另一方面就美國學說理論變遷而言,明顯與實務之變遷遙相呼應,甚至企圖引領嫌疑門檻之發展。Terry案之通過,對嫌疑門檻理論基礎造成重大衝擊,堅持回歸傳統固定標準與擁抱合理性新思維的兩派學者,亦各自積極鼓吹其主張。


  而本論文藉由Lerner公式詮釋合理性之權衡思維(綜合執行成本與執行效益以機率為權數之期望值),落實於毒品犯罪特殊偵查模式之嫌疑門檻,並以其中現行犯逮捕與尿液檢驗為例,可形成如下之結論:首先,就毒品犯罪現行犯逮捕而言,本文建議:應以較嚴格之標準執行現行犯逮捕。其次,就毒品之尿液檢驗而言,依據不同模式可得出不同結論:(1) 「懷疑檢驗」與現行犯逮捕面臨類似利益考量,因此仍應以嚴格標準執行之,現行實務對於逮捕者幾乎一律採尿之作法有待商榷;(2) 「無懷疑檢驗」之採驗對象對於公共安全與公眾利益影響重大,復加入憲法平等權加以思考,嫌疑門檻之下降,而以無懷疑方式進行檢驗,反而符合「合理性」之要求。

 

 文章連結:

https://hdl.handle.net/11296/7ph576

 

 資料來源:

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