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台灣地區毒品犯罪實證分析研究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6-10
  • 資料點閱次數:513

 中文摘要:

 

  台灣治安的三大毒瘤:毒品、黑槍、幫派。近年來尤以毒品犯罪狀況最是令人憂心。毒品在我國社會上逐漸浮現其氾濫和危害,約始於民國七十年以後,而自民國七十九年,除了海洛因外,安非他命則更大舉入侵國內,終使毒品傳入社會各階層及校園等。毒品犯罪人口急遽上升,形成嚴重社會問題,是檢警防緝單位與全體國民均須面對的事實。而自「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施行以來,針對施用毒品之部分視為是「病患」的特質,改以觀察勒戒及強制戒治之除刑化政策替代,然卻令施用者有恃無恐的一再施用,造成嚴重治安問題。施用毒品所引起的個人健康、家庭經濟、公共衛生及社會治安問題,已成為社會成本支出的無底洞。由於毒品和犯罪之間所併發的問題,已成為社會上的脫序行為,此為歐美各國均嚴重發生的情形,相對於國內情形,針對毒品的施用所引起之犯罪問題情形如何,毒品的藥理毒性所造成之心理及生理影響如何,施用後影響其行為程度如何,是否因施用而連帶發生其他犯罪行為,毒品施用與財產犯罪、暴力犯罪之關係為何?實有待探討!並且研究如何對該問題提出有效對策,成為當務之急。


  本研究不以文獻為唯一對象,而是透過文獻、設計問卷,對台灣地區毒品罪犯及相關犯罪者實施問卷調查,分析後再提出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對策,預期本研究可獲得以下結果:瞭解毒品施用的成因、施用者的行為特性,探究濫用成癮的原因,做為教育輔導、預防策略之參考;瞭解毒品之藥理毒性對人體生理、心理實際造成的影響,做為勒戒矯治策略的參考;瞭解毒品罪犯及相關犯罪之關聯性,並對司法單位提出防治及查緝建議參考。

 

● 文章連結: 

https://hdl.handle.net/11296/dgxkyd

 

 資料來源:

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