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目前台灣家暴相對人處遇方案: 性別分析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5-13
  • 資料點閱次數:224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台灣家庭暴力相對人實務工作者對於推動家庭暴力防治工作的認知與經驗,並訪談二位家庭暴力加害人接受處遇的經驗分析,以能相互對照,瞭解工作者所介入的處遇內容,在受助者的觀點上,接受到的經驗為何,做為方案改善的方向。研究結果發現: 一、父母親的影響是非常鉅大的,本文所訪之二位加害人,皆來自於家庭暴力的家庭,他們對父親的施暴雖然表面上不認同,卻認同母親的隱忍。而加害人因為在家庭中的性別認同,成為下一個暴力行為的複製者。 二、對暴力的表面承認,接受過處遇計畫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是大男人,對於暴力的部份卻輕描淡寫帶過。 三、家暴加害人可以承擔對方是大女人,但卻須要對方相對的配合,女性不可以氣勢高漲。 四、因為承擔了家中經濟的主要來源角色,認為對方應該照顧好家庭,亦或是經濟壓力成為暴力的合理化原因。 五、家暴加害人知道自己情緒控制不好,卻無法理解對對方造成的身心傷害,缺乏情感表達的練習以及同理心。 六、處遇計畫只是表面的處理不施暴的行為,卻沒有辦法處理兩性之間的溝通及深層的互動問題。 七、平等只是口號,沒有讓人瞭解性別平等該怎麼做。 八、保護令只是讓一個人被強制,一個人自由,無法有對話的平台。 九、缺乏資源提供加害人關於修復關係的方法。 十、改變需要時間,不是一個循環的處遇就可以達到的。 由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一、性別平等概念須由學校開始,且不是表面的宣導,而是對行動層面的練習做起。 二、方案力求完整性,除了強制性的處遇之外,需要後續之個案管理介入,以家庭為中心,提供適當的資源,讓暴力能真正的終止,而非表面的結束。 三、方案的設計需瞭解本土男性的文化,加強男性較薄弱的兩性溝通能力及表達情感的能力。 四、方案中,改變性別刻板印象需要設計歷程,先傾聽過去的生命經驗,瞭解男性困境,再給予提供正確的性別尊重議題。

資料來源: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8317222769969454582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