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殺人犯罪少年生命歷程之研究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5-13
  • 資料點閱次數:121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的案件頻傳,且犯罪手法兇殘,無論是在國 內或國外,青少年的犯罪問題都已成為社會之隱憂。雖然近幾年來我國殺人犯罪少年人數雖在數量上有減緩趨勢,但是犯罪性質卻走向暴力化與兇殘化及惡質化。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少年犯下殺人罪行,是本次研究所關心的重點。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中的「半結構式訪談法」及「現象學研究法」 為此次研究方法,對彰化少年輔育院及高雄明陽中學中觸犯殺人罪刑6名青少年進行訪談,經重複確認資料準確性,再依所得訊息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目的有少年殺人事件發生的經過、前置因素、行為時的想法及犯後的行為改變。並將研究結果分為7個主題24個次主題,主要分析如下: 一、殺人事件發生的經過:(一)殺人時的動機為1.替朋友出氣;2. 金錢糾紛;3.怕被關;4.溝通不良。(二)事件發生時的想法為1.沒想到這麼嚴重;2.幫朋友的忙。 二、家庭因素的挫敗:在1.家庭結構方面,大部分為單親家庭及隔 代教養。2.在家人教養方面:以寬鬆自由、金錢物質的滿足、不要求課業成績、並對其行為感到無能為力。3.家人互動:包含無話可說、相處時間短暫。4.家人行為不良示範:家人的偏差行為與家人的犯罪經歷。 三、學習校因素的挫敗:犯罪少年對於覺得學習方面包含1.低學習 成就,如課程無法吸收、處份太多、不喜歡教學方式,2.師長態度方面:以偏向班導師會關心、老師對我有偏見為多。 四、叛逆期與偏差行為:少年自認此時的偏差行為是叛逆期引起的行 為,並有以下的情形發生:1.排斥家人的關心:覺得父母囉嗦、不聽家人的話,2.爭取同儕認同,3.暫離學校與家庭:翹課、逃家。4.參與幫派與廟會。 五、犯罪行為的開始:主要來自於學長的影響,開始流連網咖、吃喝 玩樂,並染上偏差及犯罪行為如吸毒、賭博和抽菸,另外發現毒品有交叉混用及進階的情形。對於違法所得大都以買毒品、賭博為主。 六、自我認定:犯罪少年容易對自我否定。 七、犯罪行為後的改變:1.對被害人感到抱歉;2.自我反省;3.避免重蹈覆轍;4.未來的期待:規劃生活藍圖、提升正向能量。 在建議部分以影響犯罪少年可能影響因素,將其區分為家庭、學 校、及政府機關三部分,以研究所得結果,分別提出建議,期望能提供相關單位作為參考。

資料來源: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3300714301134835877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