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家庭殺人事件之研究 An Empirical Study of Homicide in Families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5-13
  • 資料點閱次數:1545

中文摘要

 

殺人犯罪可說是最令人畏懼且被視為最嚴重的犯罪行為,也被認為犯罪黑數極低之犯罪類型,因為處理屍體並不容易,且由屍體的發現較易追查出兇嫌之身分,因為大多數發生於熟識者之間。許多研究均發現殺人犯罪加害者與被害者間之關係大部分是熟識者或親人(Carmody & Williams, 1987; Boudouris,James; Wolfgang, Marvin, 1958)。我國83年刑案統計顯示,口角及仇恨為殺人犯罪原因之最大宗(佔55.28%),可見熟識者佔相當比例(許春金,民85)。為何暴力或殺人事件會發生於彼此關係親密的家庭成員之間呢?有些學者蒐集家庭暴力案件或家庭殺人案件資料,詳細分析加害者與被害者之性別、年齡、社會經濟地位與彼此互動關係,及此類案件發生之時間、地區、場所、犯罪使用工具,並提出個人特質取向理論、家庭結構理論與社會政治理論等三種理論(Buzawa& Buzawa, 1990;Gandolf, 1985),企圖建立家庭暴力與家庭殺人犯罪之理論模式。目前國內少有學者針對台灣地區家庭殺人事件從事實證性研究,對於台灣地區發生家庭殺人事件發生之情形與各重要變項如何,是否不同於其他家庭外殺人事件,是否不同於其他國家發生之情形,形成原因與過程為何,以及如何有效預防家庭殺人事件等問題,均無法獲得清楚的資料與概念。因此,本研究擬對上述種種問題加以深入研究,以了解家庭成員間殺人事件的歷史與社會脈絡(historical and social context)細部內涵、加害者與被害者間之互動關係、此類犯罪型態之特色、判決定罪與監禁之情形等,並進一步考驗家庭暴力之理論,同時企圖建立本土性殺人事件研究之模式。本研究除作國內外家庭暴力與家庭成員間殺人事件之文獻探討外,研究內涵擬分下列三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擬自內政部刑事警察局取得近二十年來家庭殺人犯罪案件之資料,分尊長對後輩、後輩對尊長、平輩間等三組,作時間系列之分析,以瞭解其質與量之變遷情形。第二部分擬自刑事警察局蒐集最近一年(民國84年)之所有殺人犯罪案件,分析殺人犯罪案件發生之時間、地點、場所、工具與武器使用情形等犯罪變項,以及加害者與被害者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職業與彼此關係等人口變項;並比較家庭殺人犯罪案件與非家庭殺人犯罪案件二者在上述各變項間之差異情形,以找出家庭殺人犯罪案件(約有二百件)之犯罪特徵。第三部分擬以尊長對後輩、後輩對尊長、平輩間等三組作分層比例抽樣,選取目前正服刑於監獄中之家庭殺人犯罪受刑人一百名,並對其親友、及被害者之親友,作田野觀察及深度訪談,以瞭解加害者與被害�怚豪迨峔銈a庭結構之歷史與社會脈絡內涵。第四部分擬以研究所得結果,進一步檢驗家庭暴力之理論,並探討建立之本土性殺人犯罪理論模式之可能性,同時藉此提出預防家庭暴力與家庭殺人事件及輔導或協助加害者與其親友,以及少數倖免於難之被害者及其親友之有效策略。

 

資料來源:https://goo.gl/hqafUf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