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竊盜犯罪被害特性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5-13
  • 資料點閱次數:252
為瞭解侵入住宅、汽車及機車竊盜等三種主要竊盜犯罪被害類型,本研究以生活方式暴露理論(Lifestyle Exposure Theory)、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ies Theory)、防衛空間理論(Defensible Space Theory)等三個理論為基礎,透過研究假設加以整合分析,以檢驗本研究架構對於各類竊盜被害的解釋力。本研究並以許春金教授等人,於民國八十九年所從事之「台灣地區犯罪被害經驗調查研究」樣本為分析基礎;在10,427份有效樣本中,侵入住宅竊盜被害樣本次數,有765戶、共發生1,103次被害。汽車竊盜樣本次數,有269戶,共發生358次被害。機車竊盜樣本1,143戶,共發生1,652次被害。資料處理與分析結果,綜合歸納如下: 經差異及相關分析,本研究發現,侵入住宅竊盜被害方面,家戶特性中的收入變項,影響被害與否的比率,而研究設計中所有的家戶特性變項(家戶人數、家庭類型、收入、房屋歸屬)均影響被害相關因素(家戶監控、居住環境、生活型態及休閒型態),且所有被害相關因素對侵入住宅竊盜被害的發生,亦都有顯著影響。汽車竊盜被害方面,個人特性中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職業四個變項,影響被害與否的比率;機車竊盜被害方面,個人特性中的年齡、教育程度、婚姻及職業四個變項,影響被害與否的比率。研究設計中所有的個人特性(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職業)等,均影響汽、機車竊盜被害相關因素(生活型態、休閒型態);而居住環境、生活型態與休閒型態等因素,對汽、機車竊盜被害的發生,亦都有顯著影響。 進一步以對數迴歸分析,檢驗三種竊盜犯罪被害類型,發現三種被害類型的模式,不盡相同。侵入住宅竊盜被害,以社區問題及工作時間兩個因素,對侵入住宅竊盜被害模式的解釋力最強;機車竊盜被害,以解組社區、社區問題及個人採取外出休閒活動取向高低等三個因素,對機車竊盜被害模式的解釋力最強;而汽車竊盜被害,以個人教育程度、社區問題及個人不良習慣多寡等三個因素,對汽車竊盜被害模式的解釋力最強。以上發現,大致支持本研究設計與假設。最後,本研究並針對該研究發現,進行討論及提出相關被害預防建議。

關鍵字:竊盜犯罪被害、住宅竊盜被害、汽車竊盜被害、機車竊盜被害

資料來源: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857078835113435525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