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住宅竊盜犯罪特性及被害風險評估之研究─以臺北市士林區為例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5-13
  • 資料點閱次數:1156

中文摘要:

 

「住宅竊盜」是竊盜案件中最具可非難性之犯罪類型,除造成被害民眾財產損失,亦造成被害者諸多心理症狀;「警於有責、察其所安」,住宅竊盜是警方亟需防制之犯罪類型,引發本研究之動機,本研究透過現有文獻,分析住宅竊盜相關理論內涵與實證研究,並藉由2015年至2017年6月間臺北市士林分局轄內所發生124件住宅竊盜案件之刑案現場勘察報告統計資料分析,描述臺北市士林區住宅竊盜現況與犯罪者、被害者特性,再透過士林分局對於124件住宅失竊戶及650件周邊一般住戶所實施住宅防竊安全檢測資料,分析機會因素與環境因素於住宅竊盜之關聯及差異情形,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防制住宅竊盜之具體建議及重新建構住宅防竊安全檢測量表,供民眾及相關單位參考。
本研究發現如下:1、在住宅竊盜被害現況方面:(1)具住家財富意象之住商混合區為住宅竊盜被害群聚。(2)住宅竊盜被害標的建築以4至5層樓傳統公寓居多。(3) 住宅竊盜被害發生樓層以2樓居多。(4)住宅竊盜案件從發生到受理乃至偵破案件存在漏斗效應。2、在住宅竊盜「被害者特性」方面:(1)較具經濟能力之青壯年人口有較高被害機率。(2)住宅竊盜被害機率男性較女性高。(3)居住型態為核心家庭在住宅竊盜被害機率較獨居者高。(4)無人在家遭闖空門行竊者佔住宅竊盜大宗。(5)家中豢養犬隻及雇用駐衛保對於住宅防竊有相當之效果。3、在住宅竊盜「犯罪者特性」方面:(1)窗戶為住宅竊盜犯罪者侵入重點。(2)住宅竊盜犯罪者以徒手或簡易型犯罪工具做案。(3)犯罪者對於侵入口與逃逸點選擇具有顯著關聯性。(4)住宅竊盜案件警方採獲跡證比率偏低,監視器成為主要破案利器。4、住宅防竊安全檢測報告表中「機會因素」與「環境因素」對於住宅竊盜被害有顯著關聯、差異。5、「窗的部分」、「住宅建物部分及其他」與「照明設備部分」對住宅竊盜被害具有預測力。每增加一個單位窗的防衛力,被害的機率約下降.394倍;每增加一個單位住宅建物特性的防衛力,被害的機率約下降.866倍;每增加一個單位照明設備的防衛力,被害的機率約下降.717倍。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建議:1、對住宅竊盜犯罪預防策略之建議(1)針對傳統公寓建築社區加強防竊檢測與宣導,降低住宅竊盜發生,減少民眾被害機率。(2)加強住宅竊盜現場侵入口及逃逸點之採證,並輔以調閱錄影監視器,以提升採獲率及破獲率。(3)發展微型化、普及化科技防竊設施,減少民眾住宅竊盜被害機率。(4)窗戶為住宅竊盜犯罪者侵入重點,應強化住宅建物窗戶防衛能力。(5)加強民眾預防住宅竊盜觀念,以產生建築物正面意象減少犯罪侵害。(6)鼓勵民眾設置錄影監視器系統,且定期確保系統妥善率,增加監視覆蓋率,並建構完善防衛空間體系。(7)推行硬體設施防竊認證及住宅建築防竊標章,以供消費者購屋或規劃者設計之參考。2、根據研究結果增列科技防竊設備項目,提出新修正之「住宅防竊安全檢測報告表」。

 

資料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c3j3xw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