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少年犯罪防治警察作為之比較研究--以台北市與洛杉磯市為例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5-13
  • 資料點閱次數:739

中文摘要:

 

少年犯罪是一個世界性的議題,也是犯罪問題的重心。各國都極為重視,台灣也不能例外。由於「今日的少年犯,很可能就成為明日的成年犯」,一個少年犯罪者,除了會影響個人的成長、破壞家庭的和諧、造成社會的混亂之外,尤有甚者,尚會妨礙國家的永續發展。而犯罪防治工作始終是警察的重要任務之一,警察在少年犯罪防治工作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觀察我國警察處理少年犯罪的態度,究竟是否應該以柔性的輔導工作為主軸?少年警察是否應該負擔偵查一般刑事案件?或是只辦理少年犯罪案件?少年警察對於少年犯罪防治政策的擬訂、推行,有無督、指導的權責與能力?這些問題存在已久,至於如何解決,迄今仍只停留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景況下。根據官方犯罪資料統計,從民國八十一年到九十年,我國的少年犯罪有趨向於多量化、暴力化、一般化、再犯化、女性少年犯罪增加、年長少年犯罪增加、少年竊盜犯罪仍居首位等現象,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僅管其人文地理與我國均有明顯的差異,但整體少年犯罪的趨勢卻頗為類似。由於美國是個文明進步的世界強國,其犯罪防治政策亦具相當的影響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因此,正視我國少年犯罪問題,試從相關歷史文獻中去探索,以及藉由解讀官方資料,從各種不同角度切入訪問,瞭解東西方少年犯罪發生的原因、過程,以及防治犯罪政策中的警察作為,期能找出良策,提供實務單位參考,進而達成對少年犯罪的有效控制,以維護國家社會之祥和安寧。
本研究不以文獻為唯一對象,而是透過文獻、訪談設計,針對台灣都會地區─台北市,與美國都會區─洛杉磯市之犯罪少年及其相關防制者進行處理少年問題作為之資料分析,希能透過相關資料比較,尋找警政系統中可資運用的少年犯罪防治策略與作為,再藉由兩地少年犯罪者暨相關防制者實施訪談,並予分析後再提出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對策。預期本研究可以獲得下列成果:
一、透過文獻探討,了解我國與美國少年犯罪的趨勢與特徵、原因、犯罪類型、控制少年犯罪方式之差異,以對司法單位提出防治及查緝建議之參考。
二、了解台北市與洛杉磯市市民,在少年犯罪預防政策的看法與認知,以及兩市警察在少年犯罪防治作為上的異同,以做為教育輔導預防之參考。
三、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台北市與洛杉磯市對於少年犯罪預防政策上,有關警察作為的優缺點,以提供警政單位設計有效的警察作為,落實推動少年犯罪防治策略,有效控制少年犯罪。

 

資料來源: https://hdl.handle.net/11296/qvg477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