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我國未成年犯罪情況與義務教育生師結構的關聯性:追蹤迴歸分析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0-10-26
  • 資料點閱次數:418

中文摘要:

鑑於未成年犯罪事件的發生,總帶給社會巨大的恐懼,與對教育沉重的質疑。本文以 1998 到 2019 年政府各縣市統計資料,設計追蹤迴歸模型 (panel regression model),來探討我國義務教育生師結構與未成年犯罪的關聯。其中,以國中小的生師比例、班級規模作為衡量生師結構的自變數,並以失業率、老化指數、性比例、人口密度、平均每人警政支出作為避免縣市間犯罪差異的控制變數。
本文所探討的未成年犯罪類型有:未成年刑事案件、少年刑事案件、少年竊盜、少年暴力犯罪、少年重傷害與故意殺人、少年強盜搶奪、及少年其他犯罪(多為詐騙、吸毒、酒駕)。研究發現,除少數暴力犯罪情況外,我國義務教育生師結構對未成年犯罪的影響,皆呈負向關係,尤其在刑事案件、詐騙、吸毒、酒駕犯罪的影響最為明顯。表示在未成年犯罪防治上,我國生師結構存在「過低」的問題。因此當國中小增派教師人力,或降低班級人數,會使教師過度關注學生個別差異,而放寬對團體規範的嚴格要求,使得學生自我控制能力降低,不利於未成年犯罪問題的改善。
此外,本文延伸探討在地區或時間的差異條件下,生師結構與未成年犯罪情況的關聯,是否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研究發現,生師結構對未成年犯罪的影響,不會因為直轄市或非直轄市,而產生差異。但若以「精緻國教發展方案」推動時間來劃分,則出現明顯的前後差異。因為「精緻國教發展方案」實際上加速了生師比例與班級規模的降低,雖然明顯改善了少年竊盜犯罪,但對於少年刑事案件、詐騙、吸毒、酒駕犯罪的發生,卻無明顯抑制效果。

 

文章連結:

https://hdl.handle.net/11296/d3j37m

 

資料來源: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