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路犯罪法律規範之探討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5-13
  • 資料點閱次數:132

網路犯罪之防治為各國重大之法制議題,事涉國家安全、經濟穩定、社會公益及財產法益之保護,倘無完善法律制度及偵審程序,則無法達成防治網路犯罪之目的及因應全球日新月異網路環境之變遷。因現有之法律不敷使用,須藉由重新制定適當法律規範,以順應全球網路化之潮流。 我國防治網路犯罪之相關規定,雖分別臚列於刑法、智慧財產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及電信法等,並針對網路犯罪自1997年10月8日公布起至2003年6月25日止,修正增訂刑法分則第36章妨害電腦使用罪專章。有鑒於在一般傳統犯罪構成要件基礎下制訂之法律,並未明確區分網路犯罪虛擬型態與傳統犯罪實體性質相異之部分,故有難以適用之虞。現行法如何規範雲端、系統軟體及病毒程式等新型態之網路犯罪?跨國性犯罪涉及他國主權之維護,且網路虛擬特性致證據難以蒐集之問題,執法者如何偵查、訴追?相關消費者戶利用網路工具犯罪該服務提供者是否應負相關之刑責?均屬有待釐清之重大議題。職是,本文各章節之專論係探討各領域網路技術及國際間防治網路犯罪之相關法律及立法趨勢,藉由新型態網路犯罪結構之研究,就全球網路發展及人口統計、網路犯罪類型、雲端科技、網路服務提供者之規範、國外網路犯罪法制、網路技術及架構、行動通訊網路、犯罪流程等主要議題進行分析,區分傳統刑法規範之實體犯罪類型與藉由電腦至網路犯罪虛擬型態之相異性並歸納研究發現結果,以提供立法者制定法典之參考及助益,祈能對防治網路犯罪之法制建設有所貢獻。 網路運用全球化對人類日常生活之影響既深且廣,且網路科技快速發展及創新,衍生高度技術性之網路犯罪,致法律有不敷適用之虞。為保障人民財產法益與防堵法律漏洞,制定本國適用之法律,並遵守2001年歐洲理事會所公布開放簽署之網路犯罪公約及國際犯罪偵、審程序規範,始為有效防治網路犯罪之圭臬。

資料來源: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102CCU00194003%22.&searchmode=basic

回頁首